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组长

最小化 最大化

李嫕研究员

简历:      

       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88年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于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6-1999年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曾对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日本大阪大学(JSPS高级访问学者)进行访问。曾任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所青年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与化工学科群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化学学科教学专家组成员,中国感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国际刊物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A: Chemistry助理主编、编委,《影像科学与光化学》常务副主编。

       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承担并完成科技部973项目"聚集诱导发光的基本科学问题"课题"AIE模型和理论的建立与完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极紫外光刻胶材料与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课题"EUV光刻胶材料、配方工艺及放大研究"、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重大科研装备研制"课题"深紫外激光光化学反应仪与在线检测系统研制",基金委重点基金、面上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和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多年来一直从事分子及超分子体系光物理和光化学研究、光功能材料研发、以及科研仪器研制工作。首次构筑了基于三重态能量传递机制的高效光捕获树枝形聚合物体系和基于树枝形聚合物的人工模拟氢化酶体系,实现了高效光捕获和光催化制氢;成功研制出国际首台"深紫外激光光化学反应仪与在线检测系统"和国内首台"激光微粒子捕获及原位动态稳态发光光谱检测仪";开发出活性维生素D系列化合物合成新方法新工艺,获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UV光刻胶材料与配方工艺,填补了中国极紫外光刻胶研发空白。相关研究成果已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已申请中国和国外发明专利39项(包括PCT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项,授权美国专利1项),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

研究领域:

       新型超分子体系的设计构筑;超分子体系中光诱导电子转移、能量传递和化学转换;太阳能光催化制氢和CO2还原;高灵敏高选择性化学传感器;有机共轭功能化合物设计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研究和应用;高档光刻胶的研发及产业化。

联系方式

yili@mail.ipc.ac.cn